快手做非遗:3张海报,2个舞台,1种模式
2023/6/15 12:47:27

都知道非遗这种

「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

要好好保护,好好传承

 

要尽可能地

让它们从乡野走向社会

从一个人的默默坚守

走向一群人的薪火相传

 

但如何让他们真正地走向大众

又让他们拥有一个合适的舞台

 

过去一年

快手从前期创意到后续行动

提出了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

 

或许能够给到那些关注和喜欢非遗的人

一种不同的视角与启发

 

这个方案的缘起

从 3 张细节惊人的海报说起

今年在北京、成都的朋友,经过当地一些主流商圈,很有可能会邂逅到快手投放的一组细节惊人的户外大屏广告。

这组大屏广告一共由 3 张海报组成,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概念——手上的非遗

当你凑近观看,会发现每一张海报都将快手的产品界面,想象成了一座大型剧场。

剧场的两边,坐满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观众。

剧场的中央,则是快手上的用户正在表演自己的非遗手艺。

在里面,快手呈现出了广西贺州醒狮、甘肃道情皮影、陕西安塞腰鼓这 3 种非遗文化所拥有的高光与神采。

甘肃道情皮影

广西贺州醒狮

陕西安塞腰鼓

据悉,这组海报快手特别邀请到了泰国顶尖制作公司 Illusion CGI 工作室一起共创。

业内熟悉这家工作室的人应该知道,Illusion 在国际上素来以「细节狂魔」「极致执行」著称。

正是他们的严谨和投入,包括可口可乐、HBO 热播剧《权力的游戏》、新秀丽经典平面广告《天堂与地狱》等品牌客户和优秀作品的背后,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2个上天入水的舞台

带非遗真正走进民间

这两大舞台一个在水上,一个在云端。

一个在成都,一个在重庆。

其中,水上舞台出现在今年 2 月。

当时契合元宵佳节赏灯的氛围,快手在成都东门码头锦江河道上,搭建出了一个 100 余平米的舞台。

从空中俯瞰,这个舞台就像是一台巨型手机,浮在水面上。

1种模式的践行

促成一种非遗生态的养成

倘若你是一位社会学家或是民族文化研究者,想要通过非遗去观察某一个年代或是某一个族群,今天一个最快捷的办法便是:
 
去快手上搜索相关的非遗关键词,你往往就能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和惊喜。
 
因为根据《2023快手非遗生态报告》所发布的数据显示,非遗文化的多样性,在快手上正以数字资产的方式得到沉淀:
 
截至今年 1 月,快手已覆盖全中国 98.6% 的非遗项目共计 1535 项。 
 
其中,非遗兴趣用户高达 2.06 亿。

 

探究这些内容和人群之所以能够在快手上沉淀下来的原因,离不开三个层面的互相推动与成就。
 
一方面在于快手的用户,素来就对那些从民间走出来的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因为无论是「明月灯窗下」的皮影,还是「气壮山河阔」的腰鼓,又或是「祥云瑞气来」的醒狮……它们都根植在许多快手用户的儿时成长记忆里。
 
另一方面在于非遗传承人,愿意在快手上分享和直播,且更关键地在于通过快手,他们的生存环境得到了切实的改善。
 
比如以 3 张海报里贺州醒狮的快手用户@胖哥醒狮-黄国森 为例:
 

2016 年注册至今,他在快手不仅陆续收获了超过 20 万老铁的关注,他带领的一群「小小非遗人」舞狮队,也获得了更多演出机会。

还有一方面在于快手作为平台方,持续不断地去进行内容层面的运营与引导。

比如 2022 年,快手就面向非遗创作者推出了长期的「新市井匠人扶持计划」。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快手又以非遗城市为主线,在 6 月推出了「新市井匠人之我家乡的非遗」活动,邀请各地的文旅局长、明星艺人和站内非遗创作者一起助力,让家乡的非遗走向更广袤的社会。

可以说今天的快手,正在给非遗打开一个更大的舞台,也在促成非遗形成一种良好的内容生态。

在这个过程中,隐约可见快手正在摸索和践行一种能够让非遗一步步走进民间的模式,即:

平台技术提供可被大众看见的窗口

创意协作提供可被大众感知的形式

标杆类目提供可被大众亲近的内容

最终,这种模式如果能够长久地践行下去,它所推动的非遗文化作用于人身上,就像作家卡尔维诺在谈到经典文学作品给人所带来的影响那样:

 

经典作品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

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

当我们在成熟时

重读这本书

我们就会发现那些现已构成

我们内部机制的一部分的恒定事物

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

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

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非遗文化也具有一种宝贵的经验,一种特殊的效力。

就是当人们一旦领略过它的风采和神韵,它的样式和情节可能会被忘记。

转自广告文案

 

但是它洒下的种子和波光,会长久地留在我们身上,成为我们恒定的一部分。

 

在这份恒定中,我们可以为后人不断讲述,后人也可以不忘向前人追溯。